中国药科大学专硕培养基地简介: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发布者:陈洁洋发布时间:2023-02-27浏览次数:546


一、培养基地概况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从事皮肤病临床和科研,集医、教、研、防于一体的国家级专业机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与性病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国内最齐全的皮肤病性病学亚学科;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为教育部重点学科,江苏省“135”工程重点学科;皮肤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拥有一流的分子病原学与免疫学、遗传学、表观遗传学、临床药物试验平台等。皮肤病学位列2021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榜首,并在首次五年总体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一。

中国药科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合作指导教师现有3名:杨勇、赵明、陈旭老师,主要从事皮肤病与性病学的临床和转化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在相关研究领域具有突出贡献。本基地目前在培学生4名,分属不同科室或实验室,均已开展皮肤病学相关课题。


二、校外合作指导教师简介

1.杨勇

男,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副院所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实验学组副组长,2012-2018年任北大-清华生命科学中心临床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包括2016、2021年分别获得重点项目)。杨勇教授课题组探明原发性红斑肢痛症、Olmsted综合征等7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率先提出皮肤离子通道病的概念,揭示了SCN9A及TRPV3两种离子通道感受疼痛及瘙痒的关键作用。在Nature Genetics, Nature Immunology, NEJM, Lancet, AJHG, Brain等杂志发表SCI论文60余篇。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两次)及中华医学科技奖。入选2021年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特聘医学专家。

研究方向:遗传性皮肤病、离子通道、疼痛和癌痒





2.赵明

男,博士,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兼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实验学组副组长,中国免疫学会皮肤免疫分会秘书长,国际知名期刊《Autoimmunity》副主编,《中华皮肤科杂志》编委。主要从事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断与治疗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课题7项。作为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Nature Communications、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国际PCT专利3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科技奖励6项。

研究方向: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发病机制及诊断与治疗研究


3.陈旭

博士,研究员(资格),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医院,江苏省皮肤病与性病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皮肤病药学PI,南京医科大学兼职副教授。曾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从事兼聘工作。突出的研究成果自噬参与皮肤性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参与国际自噬研究指南《Guidelines for the use and interpretation of assays for monitoring autophagy (4th edition) 1》的编写出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等基金项目9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杂志发表论文29篇,最高影响因子9.685。国内核心杂志上发表论文31篇,主编专著1部,参编2部。授权专利2项。

研究方向:皮肤药物研究



三、基地运行主要举措

基地运行遵守相关管理制度,设有基地工作委员会: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院长任主任委员,科教处、医务处、临床相关培训科室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委员会成员;基地工作组:由我院分管科教工作副院长任组长,承担工作组日常工作,负责基地与学校的工作联络,研究有关合作事务,提出工作建议,组织落实委员会所确定的工作事项。基地研究生采取校内外双导师制,校外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的实践环节及学问论文的选题、研究等工作;校内校外导师相互配合协作,就基地研究生培养和科研活动等进行交流;进入基地培养的研究生在科研期间须执行基地的管理制度,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院所的相关规章制度。




基地为学生提供基本的科研平台,如中国医学科学院免疫相关性皮肤病基础与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皮肤病与性病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遗传病中心、药物研究室、实验动物中心等平台;为学生提供相对充足的研究设备,如超净工作台、蛋白质免疫印迹系统、流式细胞仪、活细胞工作站等;为学生提供统一管理的研究生宿舍与固定的工作津贴或生活补贴等。



    四、2023年招生类别及专业


类别

方向

药学105500

04新药临床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