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专硕培养基地简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发布者:陈迪哲发布时间:2023-02-27浏览次数:1019


一、培养基地概况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儿科医院,拥有国家级平台1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5个,市级医疗中心16个。医院已建立教育部儿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承担多层次教学任务,每年为社会输送大量优秀儿科人才。

儿童药学研究团队7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历或具有高级职称人员占比60%,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6人,出站博士后2人,在读博士研究生5人,在读硕士14人。团队产、学、研深度合作,建立药学基础研究、制剂研发转化、临床药理学、个体化用药、药品综合评价、蛋白组学研究平台,科研成果丰硕、转化优势突出,具备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此外,基地具备一支经验丰富的临床药学团队,现有临床药师19人,覆盖全院15个临床科室,其中11人具有国家临床药师证书,8人具有带教师资证书,4人具有国家药物治疗管理(MTM)药师证书。现为国家卫健委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国家卫健委紧缺人才临床药师培养基地,常规开展药学查房、会诊、门诊、咨询、点评、科普等药学服务与药事管理工作,并承担医院内外各项教学工作,已带教培养临床药师44名,遍布全国15个省市。近年来,基地的儿科药学团队已承接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局级(含)以上课题40余项,累计获批经费1.37亿元。发表文章300余篇,申请专利21项,参与制定指南、规范、共识及CDE指导原则20余项,获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1项、技术转让3个品种,荣获2021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二、校外合作指导教师简介

梅冬,女,博士,副教授,副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药学部副主任,毕业于北京大学药剂学系。从事新型释药系统研究与临床转化、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纳米药物口服吸收机制等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子任务、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科研课题。以第一及通讯(含共同)作者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多篇,申请专利11授权3项。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北京市医管中心“青苗”人才计划,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创青春”首届全国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创新大赛金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等荣誉。现任北京药学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青委会委员,Intelligent Pharmacy等多部杂志的编委等

联系邮箱:meidong11290926@126.commeidong@bch.com.cn

杨梅,,45,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理学硕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ICU专业临床药师,国家卫健委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带教师资。主要从事重症医学专业药物治疗管理工作,是儿童重症医学科多学科诊疗团队成员。研究领域为儿童重症患者的药学监护及个体化药物治疗,承担和主要参与科研项目8项,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书籍8部。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药学协作组青年委员、福棠儿童医学中心临床药学ICU学组副组长、《儿科药学杂志》编委、《临床药物治疗》审稿专家等多项社会任职。


贾露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副研究员,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蛋白质组学,包括不限于:1)采集儿童重大病、多发病和罕见病高质量组学分子特征谱和临床表型谱,开展疾病早期诊断和精准分型,深入探究疾病发生机制,挖掘药物靶点和药物重定位潜能,研发临床可用的诊断和测试产品。2)针对儿童药物临床试验,采用现代组学技术,筛选临床试验风险评估和效果分层标志物,实现精准给药和患者精准分层,提高临床试验成功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以及多项省部级课题等。

成晓玲,女,副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学中心副主任,从事儿科临床药学及临床药理工作十余年,具有丰富的慢病药物治疗管理及带教经验。主要研究领域为儿童血液疾病药物治疗、儿童个体化精准用药。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文章25篇,其中SCI文章20篇;主持北京市科委首都临床特色诊疗技术研究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等省部级/局级课题5项,以药学专家身份参编多学科专家共识/指南6项,著作8部。兼任北京药学会罕见病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北京生物制品研究会儿科分会秘书长,北京药师协会药物治疗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药学学科骨干人才等多项学术任职。

三、基地运行主要举措

基地十分重视研究生教育工作,搭建覆盖全周期六大环节的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包括入学面试、入学教育、过程培养、研究带教、文化建设、毕业教育。以“4+4模式”配置研究生管理制度与管理协议,规范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整体实施。基地科研条件优异,实验室具备先进、完备的科研设施设备,包括液质联用仪、流式细胞仪等科研仪器设备、流化床制粒干燥机等现代化制剂研究设备以及激光治疗仪等高端临床研究设备,满足基础科研-产业化-临床研究的多元需求。在科研教学方面,建立研究小组,配备科研秘书,以组会为依托强化理论学习,建立系统化的基本实验技术培养课程,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在临床教学方面,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轮转计划,开展儿童常见疾病、特色疾病及自身专业需求于一体的综合实践。采取临床药师、医师联合带教模式,深入临床科室,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论证问题的临床科研思维与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理论水平、药学服务及科研能力。

基地为研究生提供优良的学习条件,设有环境良好的专用教室,配有医院信息系统专用电脑、投影仪及高速无线网络。同时提供完善的生活保障,建立独立于试验区域的研究生办公区,为每位研究生配备个人工位并提供必要保险。建立补助及奖励机制,导师根据实际情况每月提供科研补助与外地来京研究生住房补贴,鼓励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高水平文章或申请专利。



四、2024年招生类别及专业


类别

方向

生物与医药

成药性评价技术与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