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基地概况
南京市第一医院是原卫生部首批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创建于1936年2月,现有1个主院区和2个分院区(南院和河西院区),在职职工3340人,编制床位2600张,占地面积10.10万㎡,建筑面积22.15万㎡。
医院科室设置完善,现有国家级医学重点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4个,南京医科大学重点学科4个,南京医科大学重点学科优选学科1个,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19个,南京市医学重点专科12个,省级创新团队6个,江苏省专科(病)诊疗中心1个。设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3个。
医院医疗水平精湛,现已成立国家级示范高级卒中中心、省级胸痛救治中心、区域级创伤中心和市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并形成以冠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肺动脉去神经术、心脏移植技术、微创心脏不停跳搭桥技术、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治疗技术和数字骨科的个性化精确化诊疗为主的医疗技术特色。
医院医疗设备先进,拥有百万元以上设备132套,包括:112环数字光导PET-CT、直线加速器系统、同位素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ECT)、3.0T磁共振断层扫描仪、先进的双源CT、多层面螺旋CT、数字血管造影系统(DSA)、光学干涉断层成像系统和数字化手术室系统等先进设备。
二、校外合作指导教师简介
王书奎,医学检验科学科带头人,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二级教授,主任技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分子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候任会长、江苏省医学会检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拥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第二层次”,“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领军人才”,“江苏省卫生拔尖人才”,“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是肿瘤的发病机制、肿瘤标志物及肿瘤靶向治疗研究,主持包括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课题17项;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奖4项、南京市科技进步奖12项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45篇,其中SCI收录123篇。
谢红光,医学博士,药理学教授。1997年获美国默沙东(MSD)国际临床药理学奖学金,在美国范德堡(Vanderbilt)大学医学院临床药理学系接受博士后培训后留校继续从事临床药理学研究至2007年。之后曾分别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和美国联邦政府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学习与工作。2011年12月以“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身份回国工作,应聘为南京医科大学药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临床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基因组学、药物个体化治疗(精准医学)、种族药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是我国遗传药理学研究的早期领军学者和药物经济学的早期倡导与实践者之一。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和面上项目2项,2021年江苏省科技计划社会发展专项重点项目(临床前沿技术)1项,江苏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出国留学回国人员资助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个研究课题。现已发表140多篇SCI论文。
樊宏伟,博士,主任药师,副教授,南京医科大学及中国药科大学硕士生导师;主持临床药理实验室暨I期临床试验室工作。江苏省新药及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市中青年行业技术学科带头人、卫生青年第一层次人才;省临床药理学会常委;江苏省药理学会临床试验第三方稽查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药理学会区域伦理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药药理、临床药理、新药I期临床研究。临床药理实验室于2008年省内最早通过CNAS ISO/IEC 17025认可。作为PI承担了百余项新药临床研究(包括创新药的安全性、耐受性、PK及PK-PD相关性研究,药代动力学,生物等效性等)。多次通过国家及省药监局部门现场核查,多项新药获批上市。主持承担省厅、省中医药局等项目;获江苏省卫生厅、江苏省药学会、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多项;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20篇。
朱君荣,药理学博士,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市第一医院药学部副主任。现为江苏省药师协会理事、江苏省药师协会临床药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市卫健委药事管理质控中心委员、南京药学会药物再评价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医院合理用药、药事管理、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培训等工作,擅长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及特殊患者的药物治疗管理。近年来主要致力于药物个体化治疗研究及临床药学照护平台建设。曾获国家卫计委“临床药师带教之星”、中华医学会“全国优秀临床药师”等称号。获江苏省卫健委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2项(排名第一),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10篇。
邹建军,博士,南京市第一医院药学部副主任、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南京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东南大学硕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江苏省新药评审专家、中国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药学会药物警戒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放射性药物学组副组长、江苏省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临床前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荣获“江苏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等荣誉称号。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市级科研课题15项,主持开发临床预测软件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2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4篇(最高影响因子14.903), 获教育部和省市科技创新奖12项。指导研究生李享(2020)、林世腾(2021)、林心萍(2022)、李俊霖(2022)同时荣获国家奖学金和特等奖学金;指导研究生宋柏力(2018)、孙超(2019)、王扶桑(2020)荣获特等奖学金。
赵树立,博士、副研究员,江苏省毒理学会理事,江苏省免疫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学组副组长),江苏省青年医学人才,南京市青年卫生人才。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南京市医学科研发展杰出人才项目1项、南京市医学科研发展项目2项等。目前主要从事于放化疗引起的肿瘤细胞老化激活肿瘤干细胞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及机制研究、微生态参与的肠道和生殖道肿瘤的化疗耐药机制研究。获得美国发明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3项,已发表国内外论文40余篇。
何帮顺,现任医学检验科(含输血科)主任,医技党总支第五党支部书记。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技师,南京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硕士生导师,康奈尔大学附属卫理公会医院(Houston Methodist Hospital)研究所访问学者。江苏省十三五“科教兴卫工程”青年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第一批卫生拔尖人才。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江苏省医学会检验分会青年委员。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共同主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47篇。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及三等奖1项、江苏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及三等奖1项、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2项及二等奖2项。
杜前明,药理学博士、副主任药师,南京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药理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药理学会临床前药理专委会委员,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客座主编。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各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以及南京市卫生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主要研究方向:1. 肿瘤耐受微环境中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相互编辑机制及其靶点验证研究;2. 炎癌恶性转化过程中的靶点验证及其候选化合物的研发;3. 临床个体化用药相关代谢基因多态性检测及其机制研究;4. 新药临床前及临床药理学研究。近年来以通讯作者身份在发表多篇SCI论文,并获得南京市第十二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三等奖。
刘超,博士,副主任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市第一医院药学部副主任(协理)。2011年6月本科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并获学士学位。2016年6月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主持或参与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7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15.820)。获第一届南京市第一医院“未来科技之星”、江苏省高级人才荣誉称号。江苏省药理学会临床前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1.肿瘤药理:主要从事肿瘤微环境对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调控作用机制研究,关注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分型对肿瘤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编辑作用及潜在机制,并开发基于免疫增敏效应的化学预防药物。2.心脑血管药理:作为合作导师开展新疆道地药材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研究,同时开展一系列新药/先导化合物的临床前药效/药动学评价。
王峰,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南京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生导师;南京市第一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南京医科大学影像学院核医学系主任。 第一届“江苏省拔尖人才”、十二五“江苏省兴卫工程”学科带头人,2018南京市劳模。Member of World Association of Radiopharmaceutical and Molecular Therapy;中华医学会医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放药学组副组长;江苏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副会长;江苏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前主任委员;CSCO甲状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CSCO核医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技术擅长:擅长SPECT-CT显像、PET-CT显像;甲状腺疾病、神经内分泌肿瘤、前列腺癌等的靶向诊断和治疗。研究方向:肿瘤分子靶向诊疗和神经受体显像,例如神经内分泌瘤,前列腺癌、甲状腺癌等。
邵国强,博士,副主任医师,美国普渡大学、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市第一医院医院核医学科副主任,南京医科大学影像学院核医学系副主任。主持国家自然基金、江苏省自然基金、南京市杰出青年基金课题等多项;江苏省青年医学重点人才、江苏省“333” 人才、高层次卫生人才“六个一工程”拔尖人才。学会任职: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神经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常委、中国核医学分会青委会委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发表论文近70余篇,国际会议论文20篇,目前在研核素新药研发项目10余项,核素新药临床转化项目5项。临床专长:甲状腺癌、甲亢、肿瘤骨转移、骨质疏松的诊断和治疗;肿瘤核医学显像和治疗;儿童疾病的核医学显像和治疗。
潘玉琴,博士,副主任技师,南京市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副主任(主持工作)。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青苗人才、南京市青年卫生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青年人才项目及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等项目。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9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工作,内容涉及药物代谢相关基因检测、肿瘤基因甲基化早期筛查及各类病原体的基因检测等。临床科研工作以肿瘤标志物研究为主,主要研究涉及胃肠道肿瘤诊断及预后标志物的筛选。
吉金子,药理学博士,副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临床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基因组学、药物转运体等研究。主持2019年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参与2021年江苏省科技计划社会发展专项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个研究课题。现已发表10多篇SCI论文,参与编写英文专著Applying Pharmacogenomics in Therapeutics,参与编写、出版国家卫计委“十三五”暨全国高等医药教材研究会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英文版《药理学》。主要研究方向:1. 抗血小板药物的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用药研究;2. 药物代谢与转运及其机制研究;3. 心血管药物的临床药理学研究。
三、基地运行主要举措
医院教学体系完整,设有教学督导室1个、教研室20个;现有博士点14个、硕士点30个;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153人;教授(含兼职)38人、副教授(含兼职)127人。现有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在内的国家级培训基地6个、省级培训基地5个。
我院还有临床药理实验室暨I期临床试验室、中心实验室、动物中心。
近年来基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
项目名称 | 起止 时间 | 经费数(万) | 是否为 第一单位 |
CSN5介导的免疫逃逸在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2018.1-2020.12 | 20 | 是(杜前明) |
Ang-(1-7)/Mas旁路调控小胶质细胞功能状态参与AD病理进程的机制研究 | 2018.1-2021.12 | 54 | 是(张颖冬) |
SLC7A11转运体调控结直肠癌细胞氧化-抗氧化平衡与卡培他滨临床耐药机理研究 | 2019.1-2021.12 | 21 | 是(葛纯) |
基于Cx43蛋白泛素化探讨缺血性脑中风发生后星形胶质细胞极化介导的神经系统保护作用及机制 | 2019.1-2021.12 | 21 | 是(刘超) |
Hsa-circ-0104103作为新的结直肠癌生物标志物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 2020.1-2023.12 | 55 | 是(王书奎) |
氯吡格雷通过上调mARC1逆转脂肪肝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2021.1-2024.12 | 56 | 是(谢红光) |
CircANKS1B调控miR-193A甲基化介导三阴性乳腺癌恶性进展的机制研究 | 2021.1-2024.12 | 55 | 是(何帮顺) |
MDR1通过BAs/FOXA2/CYP3A4通路调节氯吡格雷药效的机制研究 | 2021.1-2023.12 | 24 | 是(吉金子) |
COL11A1+成纤维细胞重塑结直肠癌转移微环境的作用机制及其肝转移预测模型的构建 | 2022.1-2025.12 | 52 | 是(王书奎) |
225Ac-PSMA-3Q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抗体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及机制研究 | 2022.1-2025.12 | 52 | 是(王峰) |
NNMT/1-MNA/SOX2/IL-1beta正反馈环路促进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与结直肠癌细胞相互通讯诱导结直肠癌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及化学预防研究 | 2022.1-2025.12 | 52 | 是(刘超) |
四、2023年招生类别及专业
类别 | 方向 |
药学 105500 | 06临床药学 |